李白文化资源在幼儿园儿童戏剧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余淼
李白对于中华文化来说是一个发挥着持久影响力的文化符号,李白的文化价值不仅体现在他那些雄奇奔放、摇曳多姿、奇幻瑰丽、飘逸若仙的名篇佳句,同时也体现在有关李白一切的文化现象和李白本身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精神。幼儿园儿童戏剧作为一种具有较强综合性的围绕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而生发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其对于学前教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李白文化资源应用于幼儿园儿童戏剧之中,能够最大限度发挥经典传统文化内容在学前教育之中的价值。
一、 李白文化是优质传统资源
李白文化在广泛传播过程中,人们欣赏、研究其诗歌艺术并突破这一范围,旁及诗人的思想、生平、经历、行踪、遗迹以及崇道、纵乐、饮酒、仙游、击剑、任侠等诸多方面而逐步形成起来的、有着丰富内涵且自成体系的文化现象。蒋志老师提到,“李白文化大致可以从文化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1、物质文化:指在李白的遗迹游踪所及之地的纪念李白的祠堂、庙宇、雕塑及其传说、戏剧等。2. 行为文化:民众为表达对李白的崇敬之情,每年定期举行隆重的祭祀李白的典礼、庙会和文化旅游节。3. 精神文化:李白诗歌表达的精神。”
(一)李白物质文化
李白故里江油的李白故居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太白碑林,李白衣冠墓、洗墨池、磨针溪、粉竹楼、月园墓等。另有西安、洛阳、安陆等地多有李白遗迹,这些丰富的地理物质文化成为了李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关李白的“铁杵磨成针”等传说故事,在很大程度上为李白文化构建出了一个丰富立体的文化图层。
(二)李白行为文化
"李白文化"作为一种优秀文化具有一种历久不衰的,不受时间和地域局限的内在张力。正是这种内在张力,推动着"李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关李白的民间文化活动和习俗很多,如四川江油地区民间还保留的太白灯会、白长寿会(或者简称太白会或长寿会,长寿会是希望李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的意思)。这些李白行为文化为幼儿园儿童戏剧的开展提供了文化背景
(三)李白精神文化
李白生平创作诗歌多达980余首,涵盖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主观浪漫主义色彩强烈。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那种与山水自然冥合的潇洒风神,曾吸引过无数士人。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那种人体人格意识受到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羁的纯真的个性风采,无疑有着巨大的魅力。
二、 李白文化应用到江油幼儿园儿童戏剧教育的策略
(一) 李白物质文化作为戏剧主体来源
幼儿园教育活动领域,主题就是一项活动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主题的来源
则是一项活动开展的前提、起点、开端。对于幼儿园儿童戏剧课程而言,凡是能激发儿童创作戏剧的欲望、兴趣和冲动的一切资源都可以成为主题的来源。儿童才是戏剧的主人,他们喜欢创造自己的戏剧,他们也有能力从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想到的一切事物中“创作戏剧”。换而言之,儿童戏剧就诞生在儿童的生活中。李白故里江油的陇西院、太白祠、名贤祠,太白碑林,李白衣冠墓、洗墨池、磨针溪、粉竹楼、月园墓;西安、洛阳、安陆等地多有李白遗迹,这些有关李白文化的文化图层为幼儿园儿童戏剧提供了优质的取材内容,让幼儿园的儿童戏剧创编拥有了扎实的传统文化选材基础,跳出了课本剧的束缚,为儿童戏剧的创编过程延展了内容外延,触碰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带。李白物质文化的存在,将在很大程度上给养幼儿园儿童戏剧中有关古代文化或者国学内容的创作。这些李白物质文化将会成为儿童戏剧当中的“事件”,让幼儿通过遐想,进而演变为情节,最终构成戏剧主体。
(二) 李白行为文化作为生活体验
体验在戏剧创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儿童戏剧就是从体验到表现的过程,虽然体验只是工具和手段,表现才是目的,但正如“体验派”戏剧表演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创作体验过程成了演员工作的基础。”没有充分的内心感受就不可能有丰富的情感表现。这里的体验包括了生活体验和舞台体验。其中生活体验是儿童剧创作的基石。相比于成人五彩斑斓的世界不同,生活经验极少的儿童,需要生活体验来感知戏剧情节和角色,最终实现将脱胎于生活的儿童戏剧移情于舞台表演之中太白灯会、白长寿会让李白文化继续存在于当代社会之中,这些文化活化石将会成为儿童戏剧的文化背景,让儿童戏剧的创作者、表演者、欣赏者感受到文化的真实性和震撼性。
(三) 李白精神文化作为文化内涵
儿童戏剧对于客观事件的主动再建构,是将生活化的情景进行再发生。提纯和升华是儿童戏剧的重要任务。无论是舞台剧或是课本剧,对于儿童戏剧而言,寻找合适的文化内涵是儿童戏剧实现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儿童戏剧是综合艺术、集体艺术,也是冲突艺术,戏剧的道德感化离不开文化背景的支撑。儿童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尝试和承受的双向建构。儿童戏剧教育活动的实现是“通过戏剧”的综合教育的体现。所以对于儿童而言,李白精神文化的介入,将会使得幼儿通过儿童戏剧获得李白式的勇敢、个性等优质的人格元素,进而丰富其文化内涵。对于不同性格类型的儿童而言,在李白精神文化之中寻找合适的内容当做自身成长的养分,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对于学前教育领域传统文化内容之中优质文化内涵的遴选一直都是当下学术界普遍关心的问题。对于李白精神文化这种优质的文化内涵,对于绝大多数儿童具有着普遍的适应性,无疑是一种难得的道德教育资源。
三、 李白文化进入幼儿园戏剧教育的必要性
(一)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必然要求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2月印发)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并要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由于3-6 岁的幼儿教育具有启蒙性特点,李白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而将李白名人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过程中,正契合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需要。
(二)幼儿园“国学热”的现实误区
近年来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教学各个教育阶段内也掀起了一股国学热,而这股过国学热并并没有停留于高等教育,如今许多幼儿园也开始纷纷刮了起来。不同于高校的传统文化教学,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性质,使得其在开展国学教育或者叫做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之中具有着相当的特殊性。目前由于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和指导,许多幼儿园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之中,对于李白这种优质的文化资源,往往只是采取背诵诗歌,或者诵读作品这样小学化倾向严重的方式进行。而儿童戏剧能够营造出一个社会型的教育和学习环境,为不同气质类型儿童提供了适应各自气质特点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帮助幼儿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将李白资源与幼儿园戏剧教育结合在一起,等于是将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合理且合适的推广渠道。
(三)李白文化对于儿童戏剧的天然优势
儿童戏剧需要优质的文化资源作为开展的基石,李白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质内容具有着经典型和传承性的特点。这样的优势文化资源对于儿童戏剧有着天然优势。通过将李白文化注入到儿童戏剧教育之中,儿童将会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儿童戏剧具有双向教育作用,在实施儿童戏剧教育的过程之中,幼儿园教师将会对于现有的教学活动进行重构,在不断的解构和重构课本剧、教育戏剧等戏剧教育活动之中,教师的职业素质可以得到提供。李白文化的投入,将会提高教师的文学文化素质,为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